对于喜欢新鲜感的观众来说,电视节目慢慢变得不那么好玩。《奔跑吧、兄弟》、《我是歌手》、《中国好声音》几乎占据了全部的话题榜,但翻来覆去那几位明星,那几对排列组合的CP,难免让人感到厌倦。
本周,在上海,一些来自欧美、以色列等地的节目制作者分享了许多有趣的节目模式。它们有些是在国外流行多年,有些是融合了近几年来的社交媒体潮流,比如自拍和围观。
之所以没有被引进国内,根源不在版权引进费有多高,而是有些节目并不符合当前电视观众的习惯,有些不符合广电总局的习惯。就算如此,也不妨碍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国外最火爆的综艺节目。
无孔不入的自拍党终于向 电视节目伸出了爪子。考虑到手机已经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形态——当你在公共场合的时候往人群四周看看,会发现手机几乎就像一个器官一样长在人们手掌上——于是很多欧美综艺节目干脆把社交媒体属性也结合到电视节目里,首当其冲的是“围观”和“自拍”这两种时代心理。
越来越多的策划者将节目走向的决定权交给电脑前的围观观众。在荷兰的一档名为《Utopia》的节目里,真人秀选手生活在布满镜头的特定空间里,观众不仅可以随时窥视他们的生活,还可以通过投票、送礼物等方式跟选手互动,甚至决定让哪位选手出局。
至于自拍,除了被当成选手的设置任务之外,还带来了视角的变化。在一档名为《Connected》的节目里,节目组干脆把相机交给参加者,让他们拍摄自己的生活,再通过后期剪辑出冲突激烈的故事线。
在吃饭前聚会后45度角举起手机自拍是乐趣,如果有一台摄像机24小时不间断对着自己,再怎么喜欢自拍的你也是需要点勇气的。
中国的电视台正在花大价钱拉拢明星参加真人秀,节目太多,明星都不够用了,这直接导致了明星出场费的直线飙升。一线明星参加真人秀价码开到数千万并不稀奇。有人说节目收视率好的原因之一是“虐”明星让观众觉得有趣和获得满足感。国外正在流行的素人真人秀听见这种想法必然会笑而不语,玩玩游戏背包游那也叫虐?Too young too simple。
所谓素人,是指没有演艺经验的普通人。素人真人秀一直是欧美真人秀的主流,这个传统大概是从2000年《幸存者》开始的,参加节目的素人都是冲着高额奖金而来。十多年过去,节目对素人的要求越来越高,不仅要应付体力上的极限挑战,甚至还要会在异国机场乞讨筹集生活费。
最惊险的一档大概是NBC的《生者为王》,十几位普通人跟着主持人贝尔·格里尔斯在荒岛生活,跟熊搏斗,钻木取火,在野外收集食物。贝尔·格里尔斯以《荒野求生》成名,标签是尝试过各种奇怪的食物。站在食物链顶端的贝尔能做到的事情,素人也得做得到。
一些黑科技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综艺节目里。户外真人秀以富于变化,没有边界的外景地吸引观众,录影棚内制作的综艺节目只好在灯光舞美上苦下功夫。像The Voice(《好声音》)里的导师转椅之类只是初阶装备,用机械装置把选手从座位上弹射出去也只能算是中阶。
更高级的全息投影已经运用在节目里。结合技术发展,通过投影仪微妙的角度设置和后期视效,一档简单的答题节目也可能跟《钢铁侠》里托尼·史塔克指尖的电脑界面一样,充满酷炫未来感。
就跟电视剧发展到成熟阶段,职业剧会是一种专门类别一样,真人秀也在根据职业来命题。身材HOT成超模那样的,可以参加《全美超模大赛》(严格说起来,这档节目也属于选秀类)。有一技之长的保姆,可以在镜头下展示安抚孩子的功夫。如果脸皮够厚,善于说服别人外加处理各种突发情况,不如考虑参加以培养企业家为主题的真人秀。
目前而言,最受欢迎的还是医疗类真人秀。医院集合了各种生死矛盾,是跟每个人都切身相关的话题。这一门类在欧美已经有近二十年历史,真人秀主角从住院医生到实习医生再到实习护士,至今仍然是节目制作的一大门类。
话说回来,美剧《实习医生格蕾》拍了十一年,主角都已经被写死了好几个,都未看到完结的迹象,医疗类真人秀没准会跟选秀类节目一样长寿。值得一提的是,去年国内已经出现好几档医疗真人秀节目,比如《来吧孩子》和《因为是医生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