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“中国制造”如何有效过渡到“中国创造”、“中国智造”之类的话题甚嚣尘上,笔者也曾采访过医药、化工、纺织、玩具、服装等领域的相关人士,希望和他们共同探讨相应的解题方案。
注:应被访者要求,根据品牌保密协议,全文有所删减。
A: 香港眼镜制造业经历了向日本、意大利学习,再超越他们的过程。我1989年开厂,定位于高级手工眼镜制造,这么多年来我主要的客人都是大牌,我们配合非常默契。
对于客户而言,我们的专业素养就是他们品牌发展最好的保障。
A:也不能这样说,这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,你可以把它看成互相成就。没有这些大牌,我们工厂也不会成长发展到现在的规模,我们的师傅也不可能拥有现在的水准,我们的设计师也不会具备现在的设计能力。而且,凭良心讲,我们品质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大品牌严苛的要求和先进的理念。如果没有我们,大牌还是大牌,只是有些产品未必可以有现在的设计感、质感、品质度。
A: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,这是社会的分工,我们不能只看到大牌卖高价,我们也要看到他们为品牌建设所投入的大量人力、巨额资金,就像别的眼镜制造商不能只看到我们生产了这么多大牌,同时也应该看到我们与瑞士、德国、意大利、法国、丹麦、日本,以及我们自己中国人的设计公司怎么合作,与全世界最顶尖的设备公司、材料公司、光学公司如何共同研发。一副小小的眼镜,背后所付出的代价是别人看不到的,尤其是世界闻名的奢侈品牌。
A:我们中国人有一首诗:昨日入城市, 归来泪满巾。 遍身罗绮者, 不是养蚕人。养蚕人辛辛苦苦养蚕织布,最终自己却生活窘迫,这就是全世界工厂的普遍状况,不是中国人独有的遭遇。
Q:什么是你所说的“灵魂”,什么是“共鸣”?
但是客人并不买账,因为客人不懂,他认为几百和几千质量完全不同,而商家同样不买账,因为客人买了你的,就不会再买其他更高利润的。这个完全以低价策略出发的品牌甚至没有自己统一的风格、统一的格调,我从这个大牌的款式里选一些,那个大牌的款式里选一些,整个品牌就像一个灰头土脸混搭风的王子一般,本质上和路人没什么分别。
当我们把所有精力集中在研究我们目标人群的“需求”,我们发现绝大部分理性的中产阶级格外关注内心的感受,这种感受关乎品牌、品质,但和浮躁的大规模广告投入、明星代言、巨型LOGO等没有多少关系。所以我们不再满世界开店,也不再在报纸、网站、航空杂志投放广告。结果,香港、上海、深圳、台湾、日本、韩国、德国、意大利,全世界中产阶级的需求是相通的,他们都来问我们订货,这就是共鸣。
A:我们一年制作几百万副高档的手工眼镜,HERZOG的占比只有1%不到。做了快30年的眼镜,我知道在设计与制造方面,我们绝对是全球一流,但是对于做品牌,我们还是新兵。
http://www.herzog1989.com/z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