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WW.VODENG.COM — 中国知名的顶级女性时尚网站!
当前位置:首页 > 乐活 >

都在追求的“精品咖啡美学”,究竟表达的是什么?

来源:摩登时尚网(www.vodeng.com)时间:2017-08-22 10:44作者:摩登中国网热度:手机阅读>>

今年25岁的许冰清还记得2014年第一次走进精品咖啡店的时候,对着菜单一脸茫然。“向咖啡师说要一杯手冲,咖啡师问我水粉比要多少?我根本不知道怎么回答。” 许冰清说。

也许你会想,“拜托,我只是需要喝一杯咖啡而已”,但这些复杂的菜单并没有吓跑像许冰清这样的年轻人。

在经历了第一次尴尬后,许冰清便开始研究精品咖啡,而咖啡市场也因此迎来了另一个时代。

在中国,咖啡的三次浪潮迹象变化甚至更加明显。比如1991年出生在广东的徐雪最早在读高中时用雀巢速溶咖啡来备考,到了大学开始喝星巴克的期间,在广州的一个居民楼里发现了一家精品咖啡店。咖啡店老板是个资深爱好者,通过贸易商拿到进口的咖啡豆,在自己家阳台上烘焙,然后在屋内设立了一个吧台。

在很大程度上,咖啡代表的意式浪漫主义文化,而咖啡店代表的“第三空间”生活方式,又正好迎合了中国中产阶级们对于消费体验的需求。咖啡如同轻奢(affordable luxury)一样,成了所谓的“中产阶级”涌现的第一批狂热消费单品。

“咖啡刚好位于随意性家庭开支的甜蜜点上。”

2、精品咖啡下的行业百态

人们对于精品咖啡的狂热,也让第二代咖啡浪潮中的弄潮者们变得警觉起来。

它先后把冷萃咖啡、氮气加入了自己的菜单之中;星巴克还打算在冷萃里加入食用氮气,让咖啡中充满口感细腻的气泡,然后卖到全球26个市场,近1500 家门店中。并且在2017年年底之前完成。星巴克在2015年最早在西雅图推出了这个产品。

这些老牌咖啡品牌眼下不得不面临同质化的问题。他们一方面在快速扩张获得巨大商业回报,另一方面规范化的流水线作业,随处可见的门店多少让人觉得乏味。

一开始做Seesaw,宗心旷就想着要把精品咖啡规模化。在开出上海愚园路第一家门店时,宗心旷写了厚厚一份商业策划书。他与团队研发出了一套规范的流程标准,涉及出品环节的各个方面,包括做单品咖啡时的各种参数,甚至咖啡师在制作咖啡时一块抹布应该放在什么位置。

Manner Coffee也有自己的品牌优势,它的办法是抓住消费者的味蕾。

韩玉龙曾在上海恒隆广场后面的路开了一间不足2平方米的咖啡店,一杯拿铁只需要15元左右。价格及超小的门店,让这家咖啡店一时间成为了上海年轻人群体当中的“网红门店”。

不过其实Seesaw从愚园路店逐渐扩张不断进入商业地产项目时,团队里一直有异议的声音出现。在行业内,不少人认为精品咖啡与规模化发展之间,本身就是两个相互违背的命题。

3、精品咖啡影响的不仅仅是咖啡行业

咖啡本质上是一种消费品,但由于咖啡天然的浪漫主义,星巴克所创立的“第三空间”的成功也为其它商业品牌在策略上带来了新的启发——以更为软性的方式提高商品的附加值。

比如当下台北不断涌现的文创品牌和独立小店,他们多多少少都从精品咖啡店中借鉴了消费空间升级与品牌理念——不那么重视门店单面积所产生的效益(坪效)、加强互动与气氛。在台湾,人们把这种精品咖啡带来的效应叫做“咖啡美学”。

另一个叫做Book and Bed Tokyo的实体店则更难定位它了。它具有咖啡、书店与青年旅舍的功能,不同业态在这里变得模糊却更为自然,就如同一个小小社区,可以让人们更多互动。

正如许冰清说的,“进办公室前,先去精品咖啡店里开启这一天感觉是完全不同的。”她虽然已经是精品咖啡的资深爱好者,但是评判一家咖啡店是否满意的标准,是它进入咖啡店时所感受到的氛围。“如果整个店的环节是非常放松的,客人与咖啡师都很自在,那我会觉得这是一家很棒的店。这种感觉很微妙。”

精品咖啡馆带来的“第三代咖啡浪潮”不仅仅是“第三空间”那么简单,它更像回归到原始商业的社区的概念——不同功能的混合,人与人之间更为熟悉的互动关系。

乐活排行